香港成立金融安全發展聯盟
(資料來源: 亞洲週刊 ; 文章日期:2018年5月27日)
金融安全發展聯盟在香港舉辦成立論壇,主題是「金融數字化安全發展:監管科技和標準」。聯盟成立目的是打擊網上金融詐騙活動,邀請了東盟七國以及香港、澳門參與,制訂共同標準。
金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值此科技先行之際,人們面臨的是一個風險與機會並存的時代。金融是建立在資訊和信心基礎上的特殊行業,健全的金融體系基礎取決於資訊的可靠性,特別是客戶、交易對象以及仲介資訊的健全和完整。當下中美貿易大戰時起時伏;日前阿根廷央行瘋狂舉動震撼全球金融市場;中國央行擬定新規,互聯網不能隨意買賣黃金……種種跡象顯示,金融發展與安全,金融發展與改革,重拳整治金融領域已是時候了。五月九日,金融安全發展聯盟(下稱「聯盟」)在香港舉辦成立論壇,主題是「金融數字(數碼、數位)化安全發展:監管科技和標準」。
為打擊網上金融詐騙活動,「聯盟」發起成立研究與工作小組,邀請東盟七國以及香港、澳門參與,研究制訂共同標準,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如何透過互聯網科技認識金融客戶(KYC,即know your customer),以監管網上金融詐騙活動。這次參與的七國金融監管機構包括菲律賓、老撾、柬埔寨、印尼、緬甸、泰國、汶萊。
「聯盟」由經濟金融領域的知名經濟學家、學者及法律界專業人士組成,是非牟利國際平台,主席團成員包括經濟金融學家沈聯濤、香港原證監會主席及法律專家梁定邦、澳門金融局前主席丁連星、前FATF(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主席盧古嘉利等。聯盟開展科研課題論壇、科技方案研究,參與區域間標準的擬定,用以評估和應對金融系統在資訊數字化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並以專家身份與國際組織、區域央行或監管機構交流互動,分享反饋區域的進展情況,打擊國際洗黑錢等犯罪活動,成為國際間溝通協作的又一橋樑。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於論壇上表示,金融科技發展出現了不少創新金融產品,提升了金融市場效率,但同時也對金融安全和金融穩定帶來風險。金融科技如區塊鏈技術,令監管機構在識別反洗黑錢活動、反恐怖組織金融活動上,面對新的挑戰,監管機構需要好好利用金融科技,更好地認識互聯網上的金融使用客戶背景。他認為,各國政府、監管機構等應聯手合作,共同應對金融科技所帶來的金融風險問題,以免出現監管上的漏洞。
據「聯盟」聯席主席丁連星介紹,由香港、澳門發起的「聯盟」志在建立平台,為金融業界就互聯網金融對金融系統帶來的穩定性風險,尋求科技上的解決方法。現時市面已具備監管科技,如KYC櫃員機在澳門使用,便是例子之一。「聯盟」日後會結合亞太區反洗黑錢組織等,綜合推動監管。
各地金融監管重點不同
澳門此前在反洗錢機制及機制在博彩業實施方面,獲APG(亞太防洗錢組織)給予正面報告,但是仍跟隨APG建議繼續改善工作。各國及地區對金融科技監管重點或有不同,例如澳門關注博彩及金融業運作,菲律賓會重點留意菲傭的匯款問題,聯盟會聯同央行代表、專家及顧問,就數字化發展、監管限制及訂立標準方面去討論。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部主任范文仲認為,金融是建立在資訊和信心基礎上的特殊行業。如果金融市場的資訊不對稱性無法解決,「霧霾度」太大,輕者會導致欺詐、瀆職、盜竊數據或資源,以及金融市場操縱等問題,重者將會導致新市場和新行業無法形成。這就是為什麼從降低交易雙方資訊不對稱的角度講,KYC流程和程式已成為對從銀行業務到非銀行業務領域的整個金融服務行業監管的基石。
他說,目前數字化監管方面還沒有全球標準,二零一八年歐盟已批准關於個人數據和隱私問題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這些規定不僅適用於所有歐洲金融機構,還適用於在歐洲以外地區的歐盟個人數據輸出或使用。面對臉書和劍橋分析公司的事件,KYC的規定和流程將不可避免地觸及客戶個人數據隱私等重要問題,這也意味著數字化規則和條例將在國家和跨國層面上切入司法體系。其次,FATF一直在反洗錢、反恐融資和非法資金流動等領域處於主導地位,並要求在今年十一月G20峰會出台KYC數字化標準。數字化規則和法規快速變化,也體現了「聯盟」這次會議的必要和及時。基於大數據的監管科技變革,他認為,未來的監管機構將成為數據化的監管中心;監管報告將以更豐富直觀的形式呈現。此外,監管架構也會發生變化,非現場監督逐步取代現場監督。
這一論壇由中國法律研究學會、中國經濟信息通訊社協辦,全日論壇主題研討是:亞洲面對下一代KYC技術的發展;創新VS穩定,如何解決亞洲在金融所面臨的挑戰;KYC未來發展的思考。
記者: 江迅、田梁宇